許多新手賣家經營蝦皮時,最常問的就是:「這樣定價會不會太高?要不要比別人便宜一點?」其實定價不是憑感覺,而是要經過策略規劃,兼顧成本、競爭與消費心理。
以下是蝦皮定價的三部曲,幫助你定出有利潤又不失競爭力的價格:
一、計算你的「底線價格」
底線價格=成本(進貨+物流+包裝)+平台費(約6~8%)+廣告預算(平均攤提)+你想要的利潤。這是你最低能接受的價格,賣低於這個價格就會虧損。
二、觀察市場「合理區間」
搜尋相同類型商品,記錄前3頁商品的定價範圍,找出平均值與熱銷商品落在哪個價格帶。例如你賣「磁吸行動電源」,市場大多落在$499~$699,那你若賣$999,除非有強大差異化,否則轉換率很低。
三、設計「階段式定價」搭配活動策略
剛上架商品可設定較低價格(貼近底線),以衝評價與銷量。等累積一定銷售數與好評後再提高價格,並搭配滿額贈、限時免運、組合加購等活動設計,拉高客單與附加價值。
小提醒:不要盲目比價壓低價格,建議用「差異化價值」來定價,例如提供更完整說明、附加贈品、提升出貨速度或加強包裝體驗,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