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到菜市場採買,發現菜價簡直像火箭飆升,特別是葉菜類的價格漲得讓人驚嚇。一斤居然要價120元,這價錢跟平常相比,足足漲了一倍多。我忍不住問了一下攤販老闆,他笑著說:「山陀兒颱風還沒來,菜價就先飛了!」的確,今年的颱風威力未到,但「漲價威力」倒是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這情況不禁讓人感慨,颱風來不來還不知道,但菜價的波動卻早已先一步反映在每個攤位的標價上。
雖然坐地起價在道德上或許有爭議,但從銷售策略的角度來看,這卻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就像飯店業者在銷售房間時,隨著節假日的臨近,房間價格總是會水漲船高。這樣的現象其實是一種「物以稀為貴」的策略,因為供應不足、需求增加,自然就帶動了價格的上升。像這次颱風還沒登入,但商家已經預期消費者擔心天氣影響、提前囤積食材的心理,因此提早調高價格。這不僅是趁勢操作,更是商家運用供需法則所進行的策略性調價。畢竟,在面對市場波動時,商家必須快速反應,抓住每一個能夠增加利潤的機會。
那麼,在經營蝦皮電商時,有沒有類似的契機呢?有的。競爭對手的缺貨時機,就是電商賣家最好的出擊時刻。當一個熱門商品因供應商供應中斷或物流延誤而在其他賣場銷售一空時,如果你能有足夠的庫存並適時調整價格,就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來提升利潤。例如,過年前夕或是雙11、雙12等特殊促銷日期間,許多熱門商品常因需求過大而缺貨,此時有備而來的賣家就能乘勢提高價格,在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將商品賣出更高的利潤。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電商會選擇在高峰期前加大庫存投入,以便在對手缺貨時脫穎而出。
颱風來臨前的漲價策略,與電商經營中利用競爭對手缺貨的情境其實雷同。無論是傳統市場還是線上電商,商機往往就隱藏在那些「供不應求」的時刻。關鍵在於,賣家能否靈活運用策略,在合適的時間進行調價,以確保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同時也要注意,調價必須合理,不能過度損害消費者利益,否則短期利潤的提升可能會換來長期信譽的流失。這樣一來,才能在市場風浪中穩健前行,把握每一個能夠創造更高價值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