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賣家一開店就有個迷思:「價格便宜才會有人買」。但實際上,便宜賣≠熱賣,反而可能讓你陷入低毛利→無法打廣告→沒錢進貨的惡性循環。
這一招帶你掌握定價的三個核心原則,不靠削價也能創造競爭力:
1. 先算出你的「底線價格」
開店前,先計算出每個商品的最低可接受價格,包括:
成本價(商品+包材+運費)
蝦皮手續費(14.5%)
廣告預算(假設每單需花10~15元)
自己的合理利潤(建議至少20~30%)
再決定你能給的活動價與折扣,不要用「同行都這樣賣」來決定價格,那是最危險的定價方式,商品沒利潤就不進貨。
2. 打造「價格錨點」,讓你的售價看起來更划算
如果你的商品單價是299元,可以加上一句:
原價399 → 現在只要299(創造對比感)
任選兩件95折(提高客單價)
加購區商品99元加購(延伸組合)
這些都是心理學上的「參考價格」,可以提升轉單率而不是真的打價格戰。
3. 利用分眾定價,提高整體利潤
不是每個人都只追求便宜。你可以把商品分為:
入門款:吸引點進來(薄利多銷)
升級款:利潤來源(CP值高)
限量款:創造價值感(高利潤)
這樣一來,客人不會只盯著低價,而是有更多選擇空間。
定價不是看別人怎麼賣,而是看你「怎麼讓顧客願意買」。抓準價值感,才能撐起利潤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