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經營蝦皮時,一定對於選品有撞牆期,因為每個商品的特性不同,商品的銷售周期有長有短,有的商品週期只有幾個月(玩具、款式文具、服飾、季節性商品...),有的長達數十年(居家生活用品、大廠牌食品、清潔類商品...),所以經營賣場一定要懂選擇,對市場敏銳度高,商品開發能力強的經營者,短周期的爆品可快速獲利,對經營穩扎穩打的老闆,商品生命週期長容易重複消費的產品線只要布局好,賣場可以持續累積穩定收入,從下圖的生命週期來看,經營電商從下圖套入商品做分析,可直接判斷商品是否能進貨。
導入期進商品銷售:銷售者通常享有價格的制定權,剛開始銷售,消費者比價資訊少,容易成交個別商品利潤最大化,但無法預期未來銷量,風險是商品如不受市場親賴會導致囤貨。成長期進商品銷售:市場有一定認同,網紅效應、媒體報導、團爸團媽推薦、社群分享跟風的消費者多,營業額容易衝高,獲利最大化,但須謹慎評估市場競爭者是否太多,跟風的賣家也進入市場廝殺。
成熟期進商品銷售:商品已經成熟,供應商品的持續優化到最佳,銷售期客訴少或售前服務的量能低,產品自動說話銷售快,但因市場已經成熟,削價競爭無法避免,商品利潤大不如前,這時間進場能賺的利潤空間有限。
衰退期進商品銷售:你無法預期商品還能銷售多久,商聘沒利潤又容易進貨變成囤貨,千萬別在這個時期進商品。
這四個時間的商品我都賣過,早期不知如何分析商品的周期,隨便進貨很多商品都直接變成庫存,等於你賺的都是囤貨而不是現金,所以分析商品周期是重要的選品策略。怎麼知道商品銷售多久,判斷他所處的周期位置的,可以從蝦皮賣家銷售量、賣家數量及商品上架時間來去推敲。
從上圖可以看到,商品詳情36個月,代表賣家以上價這個商品36個月也就是3年的時間,這是手機蝦皮APP就可以看到,也可以透過蝦皮賣家評價來判斷商品上架多久的時間。千萬記得不要把商品變囤貨,就算賣不掉也要低價出清,拿回本金之後才有籌碼繼續進貨。